飞禽走兽老虎机_捕鱼老虎机技巧-手机版游戏下载

图片

飞禽走兽老虎机_捕鱼老虎机技巧-手机版游戏下载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王镝、方玉竹 |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nequality unveiled through dynamic influence assessment

?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逐步加剧,各国在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差异及不平等现象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建立国家参与气候治理的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IGCG),对巴黎协定签署后7年间全球53个国家、9个气候谈判利益集团进行系统测算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大小国间影响力存在显著差距,根据IGCG排名分组25%和后25%的国家出现了4倍以上的气候灾害损失差距。此外,IGCG-CDI的基尼系数表明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处于不平等状况,拥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国家承受的气候灾害损失与其影响力成正比。具体而言,这些国家虽掌握气候政策主导权,却因受到较小的气候灾害冲击,导致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动力明显低于那些气候脆弱性高但影响力有限的国家。

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气候治理影响力;气候治理公平性

作者简介

王镝,飞禽走兽老虎机_捕鱼老虎机技巧-手机版游戏下载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飞禽走兽老虎机_捕鱼老虎机技巧-手机版游戏下载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

方玉竹,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论文主要观点

随着全球138个国家和地区做出碳中和承诺,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与博弈愈发激烈。在共同气候目标下,各国影响力分布责任承担存在巨大不平等,直接影响《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本研究提出气候治理四类主要参与国概念,并通过构建包含技术、经济、政治、产业四大维度共45项指标的多维评估体系IGCG,对包含全球9个主要气候谈判利益集团的53个代表性国家进行测算分析,旨在揭示全球气候治理中影响力分布特征及不平等问题。

 

影响力鸿沟:气候参与国四分法揭示权力集中

研究发现,全球气候治理影响力分布呈动态演变特征与《巴黎协定》生效和全球疫情等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区域层面,东亚与太平洋、欧洲与中亚、北美地区保持领先,南亚部分国家增长迅速,撒哈拉以南非洲则显著下滑国家层面,美国在技术领域领先但政治影响力随政府更迭波动中国凭借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印度通过积极参与气候外交和国内政策推动影响力显著增长。此外,传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分法已难以精准刻画当前复杂国际格局,本文创新性地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总量,构建气候参与国家四分法揭示了全球气候治理中大国与小国间的显著影响力差异及权力集中特征(图12015年,发达大国平均影响力占比达51%,发展中小国仅为9%;到2021年,发展中小国影响力进一步萎缩至7%,表明在全球经济和碳排放格局中处于边缘的国家,在气候谈判中同样被边缘化。

图1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力四分法

 

失衡的代价:气候灾害损失与治理意愿的错位

四类气候谈判参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与所承受的气候灾害损失存在显著不对称性,影响力越大的国家往往受到的气候灾害损失越小,而最易受气候变化损害的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却相对有限。影响力排名后25%的国家所承受的气候灾害损失(以气候灾害损失指数CDI衡量),是排名前25%国家的四倍以上影响力-气候灾害损失指数IGCG-CDI的基尼系数高达0.88(图2,远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定的显著不平等标准(0.6)。其中,发展中小国在气候灾难损失指数中的平均损失最为严重,达到6.11,远高于发达大国的3.92

 

图形用户界面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图2 气候灾害损失分布与公平性

这体现了全球气候治理中一个显著的结构性冲突,即权利与风险的错位具体表现为:在气候治理体系中掌握话语权的发达大国,其承担的气候灾害损失与巨大影响力不匹配。这些国家自身受气候变化冲击较小或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导致其推动气候行动的政治意愿较低气候脆弱性国家却处于治理边缘,诉求难获重视,缺乏议程推动能力。

此外,利益集团博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如小岛屿国家联盟45个成员国影响力仅占总体6%,发展中小国的损失补偿、适应资金等诉求难以实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预计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达2.8℃,远高于《巴黎协定》提出的1.5℃2℃目标这一偏离不仅反映了减排力度不足,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前气候治理体系中影响力分配不均、责任承担不对等根本矛盾,这已成为全球气候行动有效推进的关键制约因素。

 

历史困境与未来出路:重塑公平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

过去二十年间,气候谈判始终强调要建立气候变化适应与补偿基金1997《京都议定书》首次建立清洁发展机制CDM2009《哥本哈根协定》中发达国家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并在后续谈判中提出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但13年来实际融资未达需求10%。尽管COP27COP28提出总体规划损失与损害基金其有效性仍存争议。此外,与《京都议定书》时期相比,气候谈判利益格局已根本转变。传统上,减排责任基于当前和历史排放量,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界。全球经济演变,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印)展现新兴工业化大国特征,使传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框架难以维系,直接影响各国谈判立场与利益。

总的来说,全球气候治理参与主体在利益上的冲突钳制了气候治理的进展。尽管好的一面是国际社会正在努力去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状态,然而,这并不代表能够解决气候治理不平等和气候治理推进困难问题。例如COP28闭幕会上,小岛屿国家联盟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在该联盟未在场的情况下,会议仍然通过了并不能完全接受的阿联酋共识。此外,发展中小国在COP28上寻求激进的碳减排方式,即要求与会国承诺化石燃料时代的结束,然而这类提案明显与中东等资源型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冲突,并未得到通过。同时,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机制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且碳减排的责任分配方法与监管机制等均未有实质性的改变,缺少气候资金供给的激励机制使得发达大国选择逃避提供气候资金,而得不到资金与技术支持的发展中大国则不会选择更强烈的碳减排方式。最后,气候灾害损失补偿资金的缺失也使发展中小国在气候大会上追求更加激进的全球碳减排方案,进而更加激化谈判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全球气候治理难以有效推进。

 

 

本文原载于《npj climate action期刊2024年第3

本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22VMG0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22YJC790120阶段性成果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